Slide 1 Slide 2 Slide 3 Slide 4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行业新闻/ News
首 页 > 行业新闻
     5月13日,在中国工程院、工信部和中科院主办的“2015智能制造国际会议”(下称“会议”)上,工信部部长苗圩强调,要将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主攻方向。苗圩强调,《中国制造2025》要抓住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通过高档数字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化生产建材,加快可穿戴产品、智能家电、服务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大力推进制造过程的智能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虽然目前汽车业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他坚信,汽车业会走在我国制造业的前端,提前实现智能制造。
    ■现状:挑战不小机遇更大
    苗圩介绍,当前,全球正出现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在产业阶段方面,德国已经顺利完成了工业1.0、工业2.0,基本完成了工业3.0,而中国制造业尚处于工业2.0和工业3.0并行发展的阶段,我们必须走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所以我国的任务就比德国实现工业4.0更加复杂、更加艰巨。
    师建华告诉记者:“表面看我们工业化水平很高,尤其是合资车企,当然自主车企目前的生产线也都是一流的。但事实上我们是否掌握了装备制造过程中的核心技术呢?”师建华认为,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核心技术最终要自己掌握,这样才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提升制造业的实力和水平,真正成为制造强国,如何掌握核心技术是目前汽车业发展的最大挑战。
    中国齿轮专业协会秘书长李盛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打破了过去单一的供需模式,汽车行业正在进入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体系中。如果企业原有的产品和服务非常好,但是受制于原有的供需体系没有得到很好发展,那现在就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但如果企业本身的产品和服务不过关,那原来仅有的资源和配套关系都会被剪裁掉,在全球化的竞争浪潮中惨遭淘汰。李盛其认为中国汽车业目前的机遇大于挑战,因为中国人善于创新,能牢牢抓住这次机遇,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指南:四个聚焦三大创新
    李盛其提出,智能制造要以人为本,聚焦四个方面的发展。第一,要聚焦创新。智能制造的核心驱动力是创新。《中国制造2025》中提到,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核心;是实现我国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加快推动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举措。
    第二,要聚焦质量的提升。李盛其分析说,无论是增加人和机器还是机器之间的交流和数据传送,目的都应该是为了提升产品的质量。《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五大基本方针提到:“要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培育。建设法规标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先进质量文化,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第三,提高效率,智能制造要求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短的生产时间。
    第四,要注意发展中的环境,即《中国制造2025》中提到的“绿色发展”:“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此外,智能制造还要求汽车业要在三个方向进行创新,产品、工艺和管理。李盛其解释说,管理创新要求汽车企业要把原来传统的管理方式变成高效快捷的扁平化管理,业务流程转变成协同并行的方式,这样,汽车产品的研发周期将大大缩短,有效提升汽车业的竞争力。
    ■途径:全球化意识互联网思维
    那么汽车企业该怎么做,才能实现智能制造呢?李盛其认为,现在,互联网帮助我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制造全球化。在这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传统制造业必须树立其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意识和互联网思维。全球化的意识是一种整合优化一切资源的意识和系统集成的能力,无论是外部资源还是内部资源,都可以为我所用。
    师建华强调,智能制造主要为了实现智能的生产制造和制造智能的产品。
    为了实现智能的生产制造,汽车业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汽车企业要善于想象,把互联网因素加入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里,从产品研发、采购,到生产,无论是汽车产品的功能设计,还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传统汽车企业要接受数字化的互联网技术,用它们来实现汽车产品的节能环保、电动化和轻量化等新要求,建立绿色智能的产业链体系。
    但在制造智能的产品时,师建华强调,汽车业不能失去自我。汽车企业归根结底还是要提供一个实在的产品,可以将有效的信息化、智能化的元素和功能融入到汽车的生产设计、研发、制造和使用中来,但同时还要脚踏实地,致力于提供可靠的汽车产品。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师建华对汽车业提前实现智能制造充满信心,他说:“汽车业目前在中国制造工业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我们正在建立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和完备的产业体系,相信我国汽车业能提前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目标,从而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综合实力。”
    汽车业率先实施智能制造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势所迫
    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该战略的提出对我国汽车装备制造业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汽车业又该做些什么来应对这场变革?为此,记者采访了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王德成,他表示,汽车制造业有较好的制造设备条件和IT 应用基础,率先实施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势所迫。
    王德成认为,《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将使数字化、智能化的产品创新和制造创新的共性技术在汽车业集中体现,深化汽车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一方面,汽车制造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品设计的数字化、工艺规划的数字化和生产管理的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在产品越来越复杂、生产设备和制造系统日趋复杂和昂贵的情况下,为保证在可制造的前提下,实现快速、低成本和高质量的制造,适应市场竞争,汽车企业会大量应用数字化制造技术中的虚拟验证功能,并通过定量的手段来分析和优化制造工艺,实现从传统制造模式向数字化制造模式转变。
    在谈到汽车业目前面临的困难时,王德成坦言,当前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我国汽车制造领域已经有了相对广泛的应用,但各制造工艺环节和企业(如铸、锻、焊、热处理、切削、冲压、涂装等)应用水平有所不同。总体来说智能化水平不高,与国外差距明显。他举例说,虽然目前冲压生产线国产设备占据主导地位,但下一代的先进柔性冲压技术装备仍与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目前,汽车总装生产线向柔性和“零缺陷”装配线发展,柔性要靠大量焊接和装配机器人实现,但目前我国这类机器人主要依赖进口。
    汽车业该如何应对当前形势,更好地实现智能制造?王德成建议:汽车工业应开展和推进国产设备可靠性与国产材料品质提升、共性技术实验室建设,由行业学会(协会)推动,加上应用示范的政府鼓励政策和知识产权与企业经营相关政策。从汽车业工艺和装备的角度,还应提高对工艺和装备重要性的认识,重视自主工艺与装备的研发,同时搭建共性研究与发展交流平台,建立科学的汽车工艺与装备评价指标体系。此外,还要实施汽车工艺与装备人才工程,国家也应加强对汽车装备和工艺的扶持力度。
    最后,他指出,在《中国制造2025》的引领和推动下,汽车装备及工艺的自主创新水平将加速提升,新能源、互联网等汽车业新技术和新装备将快速涌现,有望实现汽车装备与汽车工业的同步发展。